换票说明
1.在线支付成功后,工作人员会给您发送一个短信换票码,请持换票码前往现场售票处换取入园凭证入场;
2.如您购买场次门票已售空,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电话跟您沟通修改其他场次或者给您安排退款,带来不便敬请谅解!
演出介绍
《又见平遥》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、生生不息的故事:清朝末期,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,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。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。七年过后,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,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。
整个演出通过“选妻”、“镖师洗浴”、“灵魂回家”、“面秀”等等片段,凸显了平遥人的道德传统,及因为这种传统而阐发的悲壮情怀。可贵而有特征的是,平遥的道义精神是在对民俗、史实进行了高度提纯的基础上展现的,如“送别”、“选妻”。同时,讲述形式不仅有丰富的可视性,在文学上更有深蕴,运用了具有象征寓义的手段来表现。如:不正面地表现镖师的死亡,而用城墙上的鬼魂来表现镖师的精神和灵魂,这是很有创见、很有文学品位的构思。这些片段不仅冲击了观众的情感,让观众记住了那些人物,更体现了创作者的哲思。
与以往“印象”系列的实景演出有很大不同,《又见平遥》突破了原来利用山水实景的布景,而是挪到了室内,并把古城的元素和演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。迷宫般的剧场有着繁复的空间分割,完全不同于传统剧场:在90分钟的时间里步行穿过几个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,观众可以捡拾祖先生活的片段:清末的平遥城,镖局、赵家大院、街市、南门广场等,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故事端倪……看实景演出就像一次“穿越”,观众有时像看客,有时又像亲历者。
这次实景演出可谓是一次新的尝试,对此,王潮歌认为,“印象系列”就是实景演出,从《印象刘三姐》到《印象丽江》再到《印象西湖》等,都是以山水为核心,从创建实景演出到现在已经10年了,一个艺术家应该永远敢于再迈出一步。 “在北方不太适合做室外,冬天能把大家冻够呛,平遥古城不是大山水,完全是人文的特征,所以想要艺术再现的话,不是要接近它,而是稍微出离一点,在外围赞美它,所以要在这里盖个大剧场。 ”
演出简介
《又见平遥》是又见团队致力创新并取得重大突破的独创性项目,又见团队作为中国大型实景演出的创始者、引领者,对《又见平遥》实现了新创意、新突破、新跨越,由室外实景演出走向室内情景体验,《又见平遥》不仅仅是又见团队在北方打造的第一台节目,而且将成为中国第一部大型情景体验演出项目。
《又见平遥》文化旅游产业区,总占地面积350亩。产业区共分三大板块,一是以《又见平遥》剧场为主的演出区,二是以停车场为主的旅游服务功能配套区,三是以主题步行街为主的文化旅游展示区。项目分三期完成。
演出阶段
《又见平遥》从筹划到演出,共有五个阶段:
1、从2011年3月开始到10月为洽谈签约阶段。在省、市的重视支持下,历时半年多的努力,于2011年10月13日正式签约。
2、从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为改制、拆迁,前期筹备和《又见平遥》的创意策划阶段。面对时间紧、改制难、拆迁大、手续繁等诸多难题,平遥县委、县政府咬定目标不动摇,直面问题不退缩,一周一例会,一天一通报,背水作战,攻坚克难。1个月完成了13个单位的腾迁工作,2个月完成了150人的单位改制,2个月完成了3、8 万平米的拆迁,完成项目前期手续筹备。面对北方淡旺季旅游反差大,平遥旅游消费低等诸多难题,又见团队细调查,深研究,以追求创新,追求卓越的精神,历时半年多,于在2011年12月25日完成《又见平遥》的概念创意策划;3月7日,创作成果正式敲定。
3、从2012年3月10日到7月31日为剧场主体工程建设阶段。这一阶段,县委政府提出了一流速度、一流质量、一流形象、一流业绩的标准要求,我们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、5亿元资金投入。10天完成了20万方的土方工程,会战决战仅仅用60天就完成了3个月才能完成的古建工程,;截止今天,剧场网架工程已经全部完成,剧场附属结构、票务中心、贵宾楼完成90%。与其同时,完成《又见平遥》LOGO设计,注册《又见平遥》网址,开通官方微博,完成平遥主道路道旗宣传;完成演员、剧务人员的招聘、集训等。可以说,《又见平遥》创造了平遥速度,展示了平遥精神。
4、2012年8月1日到10月15日为剧场声、光、电安装阶段,同时从8月份开始,项目运营宣传将成为工作的重点。
5、从2012年10月16日到12月31日为进场排练合成阶段;2013年2月18日正式演出。
这一工程项目从2011年10月13日在平遥古城签约以来,各施工单位本着只争朝夕,为平遥古城争光的信念,日以继夜,艰苦奋战,已取得了初步的胜利,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,作为演艺项目主体工程的仿古建筑部分,是全面反映平遥古城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,是对平遥古城现存历史建筑精华的集中展示,为使这一工程项目高标准、全方位的反应平遥古城在最鼎盛时期的建筑风貌,晋中市委市政府、平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。“又见平遥”工程项目部选用了平遥古城最具有实力的四家古建筑施工单位,严格采用传统的施工工艺和建筑手法,抽调精兵强将,科学合理安排施工,认真细致组织建设,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,仿古建筑部分全部完成。
《又见平遥》演出项目建设创造了平遥速度,展示了平遥精神。工程项目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,主要得益于领导重视,强力推进。县委政府召开誓师大会,决战会战,3个月任务2个月完;得益于认真组织,细致工作。县委政府一周一例会,一日一通报,以有效的组织措施推进工程建设;得益于专家参与,技术保障。组织全县的古建专家成立专家工作组,指导监督古建的建设情况,保证质量,保证进度;得益于队伍专业,精心施工。
本剧总导演王潮歌认为,在这次创作中,创新、出奇、作品的成熟度与观众的接受能力是她面临的巨大考验。王潮歌在与媒体见面会上说:“我们在穿越。使用大量的艺术语汇,戏剧、舞蹈、音响、音乐制造奇特空间,希望观众能产生幻觉,穿越回一百年前。”
2013年1月16日,《又见平遥》完成内部动线测试,测试满意度达到百分之九十。2013年1月20日,《又见平遥》剧场迎来揭幕仪式。2013年2月1日,进行产品发布会。2013年2月18日(正月初九)正式公演亮相。
观赏形式
一般意义上的剧场,观众席、舞台面对面。而《又见平遥》剧场却颠覆了这个空间。繁复和奇特的空间分割让观众“找不着北”,有进入迷宫般的感受:一会儿是街道,一会儿是大院,一会儿是城墙,一会儿又是黑空间。,在90分钟的时间里,穿过完全不同的场景,而且,完全是步行。观众边走边看。表演者会深入人群之中,甚至与观众对话,让观众有机会成为戏剧的一部分。不同线路的演出,有些部分是不尽相同的。也就是说,观众只看一次演出的话,并不能看完演出的全貌。